今日报丨SMM:未来负极材料需求仍乐观 但产能不断释放市场竞争加剧 未来一体化布局趋势明显【SMM新能源峰会】

2023-05-10 17:13:24 SMM

SMM5月10讯:在SMM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碳素及石墨应用大会上,SMM分析师柳育君对2018-2026年中国锂电负极市场供需面做出了深度分析,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她表示,在终端需求驱动下,SMM对未来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仍保持乐观,但随负极材料产能不断释放市场供需情况已发生反转,2-3年内负极市场或将因此竞争进一步加剧,一体化布局降本和技术革新将成为负极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8-2026E新能源终端市场分析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当前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解决传统燃油汽车石油消耗大量排放等问题,降低环境污染,新能源汽车已经取得快速发展,并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燃油汽车。甚至部分欧盟国家已经明确指出燃油汽车的禁售时间表。这都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美欧三强并立,中国市场独占全球销量半壁江山,份额持续提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呈现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从销售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从 2010 年不足 1 万 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百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已经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在主流的大众消费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且据SMM整理的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各年补贴政策汇总中可以发现,从2017年到2019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里程指标保持快速上升,补贴水平相对较高。为了获得减少成本的补贴,一些终端公司选择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

但是到2019年以后,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要求新能源汽车具有相对固定的技术指标。并且从2019年开始,新能源补贴开始了逐年退坡。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叠加车企降本的需求,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逐步提升,成本市场主流选择。

全球新能源汽车展望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0%,绿色发展大背景下,渗透率有望继续提高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10%,达13%。预计后续在国家政策带动、车企及电池企业投资加大,电动化转型加速以及终端消费者接受度提升的持续驱动下,未来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

百花齐放的全球储能市场

北美储能以发电侧为主力市场,欧洲为用户侧,中国则在发电侧成为未来储能增量的主要来源

SMM整理了全球储能锂电池装机增量方面的相关数据,从其中可以看出,北美能以发电侧为主力市场,欧洲用户侧为主力市场,中国则是发电侧成为未来储能增量的主要来源。

全球储能市场蓄势待发

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爆发并将延续高增长态势,成为负极材料新需求增长点

SMM预计,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容量有望从2022年的87GWh增至2023年的150GWh左右,预计2022年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或将在60%左右。其中2026年,中国储能市场或将贡献30%左右的市场占比。

政策方面,从中美欧三大市场来看:

中国方面:硬性指标+补贴政策推动

中国政策要求新增集中式光伏项目按照不低于10%装机容量标准配套储能设施;同时各地纷纷发力补贴政策减少储能成本。

欧洲方面:政策补贴+能源危机转型

在户用侧补贴政策叠加供气中断、电价飞涨的背景下,旺盛的需求推动户用电池储能快速增长。

北美方面:市场成熟+精细化补贴推动

分阶段补贴提高积极性;不限制补贴的技术类型,仅规定技术指标要求,保证技术成熟项目稳定。

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预测

SMM预计,2018-2026年全球锂电市场需求量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动力及储能增速明显。

2018-2026E中国负极材料市场供需分析

2018-2026年E中国负极材料需求预测

2018-2026年中国锂电负极市场需求量复合增长率36%,储能增速明显

SMM对中国包括动力市场/储能市场以及消费市场在内的三大市场关于负极材料的需求量进行预测,预计2018-2026年中国锂电负极市场需求量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其中储能市场的增长率将在60%左右,增速明显。

2022-2026年E负极材料季度产能产能回顾及预测

SMM对2022-2026年E负极材料季度产能产量做出预测,预计2022-2026年中国锂电负极产能产量呈增长态势,但是在需求增速放缓下负极市场开工率呈波动下滑。

2018-2026E负极材料供需平衡回顾及预测

据SMM整理的2018-2026E负极材料供需平衡图显示,2023年预计负极材料供需失衡局面反转,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负极材料均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行业或将迎来2-3年去库时间。

2018-2026E负极材料出货结构回顾及预测

据SMM了解,由于国内动力电池普遍采用人造石墨,尤其是宁德时代大部分采用了人造石墨,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人造石墨的渗透率开始大规模增长。人造石墨凭借低膨胀、较长的循环寿命及快速充放电能力优势,渗透率不断提升。

近期负极材料及主要原料价格回顾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整理了自2022年9月到2023年4月负极材料及其主要原料价格的变动情况,从其中可以看出,负极材料价格持续走低,SMM认为,随着负极产能不断释放叠加原料加工费价格回落,负极价格或已进入新一个下行周期。

2023年一季度中端人造石墨成本曲线

据SMM对一季度中国中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成本曲线的调研来看,一季度部分负极产能利润进一步压缩,未来高成本产能或将面临淘汰行业降本势在必行。

布局负极产能玩家分类图

新进玩家上下游延申布局,一体化已成趋势

负极材料在2021年处于制约电芯产量的环节,高额利润及锂电高需求吸引了各企业纷纷布局,负极市场玩家主要分为四类:传统负极企业稳固自身市场份额进行产能扩张;电芯厂为保证供应链稳定、降本需求向上游布局;上游原料企业依托原料优势向下游延伸布局。另外还有龙佰、石大胜华等跨界玩家。

从整条锂电产业链来看,为保证终端产品稳定性、安全性考虑,锂电材料的导入都会有较长的验证周期,我们预计传统负极及电芯企业产能可以得到有效释放,而焦类和其他跨界玩家产能释放充满不确定,产能闲置可能性较大。

2021-2023E年石墨化产能图

短期石墨化产能仍集中在内蒙地区,未来石墨化产能更多集中在清洁能源地区

内蒙古:新增产能集中于2022年投放。2022年石墨化有效产能预计为45万吨,2023年规划产能为70万吨。

四川:新增产能集中于2022-2023年投放。2022年石墨化有效产能预计为14万吨,2023年规划产能为33万吨。

贵州:新增产能集中于2022-2023年投放。2022年石墨化有效产能预计为18万吨,2023年规划产能为28万吨。

2023-2026年E产能布局变化情况

从其中可以看到,负极产能布局方向以降本需求为主,未来产能一体化趋势明显。


负极材料新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硅基负极材料发展方向确定

硅基产品迭代路线-中短期硅氧为主流,长期硅碳为趋势

受益于政策驱动及新能源汽车终端消费者对长续航及快充需求的提升,而传统石墨负极容量以达到372mah/g理论最大值,硅碳 负极因4200mah/g理论克容量收到市场广泛关注。目前硅基负极市场存在硅氧和硅碳两种技术路线,硅基一代品走硅碳路线,但因为硅碳高膨胀性难以解决,首效及循环表现较差,因此市场开始研发膨胀性较低的硅氧路线,最开始的二代硅氧产品使用常规氧化亚硅。

硅氧三代预美化在二代基础上,牺牲部分容量提升首效至85%,终端应用从电动工具增加了数码端应用;硅氧三代预锂化也在二代氧化亚硅的基础上,用金属锂进行预锂化,提升首效至90%,循环可以做到1300周以上,达到动力市场的应用门槛;目前市场也在积极研发硅碳产品,已出现第四代硅碳产品,其终端应用预计主要在4680电池上使用,SMM认为中长期来看硅基仍以技术较为成熟的硅氧负极为主,而长期来看,硅碳高膨胀性得到解决,凭其高克容量优势是未来趋势。

4680电池布局情况

4680电池量产在望,硅基负极有望2024年快速上量

目前硅基负极应用在4680动力电池上,其终端应用车型是特斯拉Model Y Model 3,而特斯拉4680的供应主要是自供和指定松下供应,从布局来看,2022年方面特斯拉4680电池能够率先进行量产,松下2023年计划进行生产,而国内宁德、亿纬、比克的量产集中在2024年,我们预计2024年达到硅基产业化进程拐点。

硬碳负极布局情况

国内硬碳量产在即,生物质类前驱体成为企业布局硬碳的主要技术路线

据悉,生物质类前驱体品种丰富,具有可持续使用、低成本的特点。通常含有大量的碳,并含有一些氧、氢,甚至一些其他的杂原子,如氮、硫、磷等。生物质是生产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硬碳阳极材料的可再生和可持续前体一个很好的选择。将生物质转化为硬碳的方法很简单,如直接碳化、水热碳化(HTC)、物理或化学活化等。香蕉皮、泥炭苔、稻壳、棉花、葡萄糖、蛋白质和纤维素纳米晶体等生物。

总结

1、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比例不断提升,并且正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消费驱动,2022年储能市场爆发并将延续高增长态势。未来动力、储能将成为负极材料两大主要需求增长点。

2、在终端需求驱动下,SMM对未来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仍保持乐观,但随负极材料产能不断释放市场供需情况已发生反转,2-3年内负极市场或将因此竞争进一步加剧,一体化布局降本和技术革新将成为负极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3、未来负极材料新技术发展以硅基负极与硬碳负极为主。


》观看SMM 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视频直播

》SMM第八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专题报道

上一篇 : 施春轩_关于施春轩介绍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

精彩推送